中國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周二援引國家能源專家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周大地的說法稱,中國未來一個時期電價或將綜合上漲0.1元/千瓦時。
報導稱電價上漲不會影響民眾生活質量,只會遏制高能耗企業的發展。報導未提及價格上漲何時生效。

周大地說:"總的看來,電價主要的負擔還不是居民,還是屬於工業,我們75-80%的電都是工業用,而工業里頭很多都是高耗能、高耗電的這些行業在用。"
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稱,中國電價自2003年以來只上漲了32%,而同期煤炭成本卻增加150%。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代表的是中國主要發電企業和電網運營商。
盡管電力、天然氣和燃油的原料成本顯著上漲,中國政府近年來并未大幅提高價格。政府擔憂,價格快速上漲將進一步推高通脹,威脅社會穩定。
中國年均通脹水平在9月為6.1%,10月滑落至5.5%,引發外界關於能源價格可能上調的猜測。
高企的電煤價格、不斷擴大的用電缺口以及火電企業持續虧損,使得今冬明春的用電形勢很不樂觀。市場對上調電價、進而推進電價改革的呼聲愈加強烈。
記者多方了解到,國家有關部門近期已組織地方相關部門及電力企業研討電價調整方案,一些地方物價部門已接到調價的明確信號,調價方案可能于近期公布。調價將會是在全國范圍內普漲每千瓦時2-3分錢,并且沿襲先上調發電企業上網電價再上調終端非居民銷售電價的模式。
“目前的確存在電價上調的可能,一是因為CPI的下降留出一定的漲價空間;二是可以抑制高耗能企業等不合理用電需求,促進節能減排;三是要保護發電企業的積極性,保證冬季用電供應。”中電聯統計部主任薛靜認為,適度上調電價對實體經濟造成的影響有限,但可遏制火電企業的巨虧狀態。
深入專題了解:發改委上調上網和銷售電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