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十二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已上報國務院待批。對此,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今日透露,目前規劃尚未進入審批程序,仍處于征求意見、修改完善階段。
梁志鵬表示,截至2010年底,全球太陽能發電累計容量超過4000萬千瓦,2010年新增1500萬千瓦以上,同時,太陽能發電的經濟性顯著提高,"現在太陽能發電的成本比三年前降低了50%,可以預見,不需要太長時間,太陽能將成為經濟上可承受的重要新能源。"
梁志鵬表示,未來中國太陽能發電產業的發展思路非常明確,就是要加速技術進步,逐步擴大產業規模,推動太陽能發電經濟競爭力的提高。梁志鵬預計到2015年,并網光伏發電裝機為500萬千瓦,加上分散光伏發電項目,光伏發電累計容量將達到1000萬千瓦。同時光伏發電成本將可降至每千瓦時0.8元以下。
梁志鵬表示,1000萬千瓦這一數字還僅僅是預測,需以規劃公布后為準。他同時透露目前"十二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尚未進入審批階段,前段時間媒體報道的規劃已上報國務院待批屬誤傳。盡管如此,梁志鵬仍預計光伏產業到"十二五"末時的發展超越目標的可能性很大。
盡管相關人士出來澄清,我們還是對光伏在國內發展的前景保持樂觀,認為“十二五”的10GW目標是在情理之中。發展的關鍵仍然在成本,等到成本降到比較可接受的水平,上網電價的推出亦是水到渠成。
梁志鵬透露,不考慮土地成本,中國的太陽能發電成本已經降到每度1元以內。但總體上看,太陽能在全國的能源消費構成中依然微乎其微,必須通過技術進步,規模發展不斷降低成本,提高太陽能系統的經濟性。
梁志鵬說:“如果太陽能能源系統的價格能夠降低到0.8元/度,中國的太陽能發電將可以取得大規模發展。”
中國已成為全球最重要的太陽能光伏電池制造基地,目前正在加快啟動國內市場,將成為太陽能發電應用的最大市場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