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資源部高度重視地熱資源調查評價與開發利用工作,"十一五"期間實施了一批調查評價試點示范項目,制定和修訂了相關技術要求和規范,為全面推進地熱資源調查評價和開發利用提供了比較系統的技術準備。目前已初步完成"十二五"專項規劃部署研究。
一、"十一五"期間工作情況
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完成了北京市和天津市的淺層地溫能調查評價試點。主要內容包括調查評價淺層地溫能資源潛力、編制開發來利用規劃、建立監測體系和開發利用示范工程?偨Y北京、天津、沈陽等地調查研究和開發利用實踐經驗,編制完成《淺層地溫能勘查評價規范(試行)》。2007年成立了淺層地溫能研究與推廣中心。二是完成了西藏、山東和安徽等。▍^)的常規地熱資源現狀調查試點。主要內容包括調查溫泉和地熱井的分布以及開發利用現狀,評價資源潛力。在此基礎上,編制了《全國地熱資源現狀調查評價技術要求》。三是采取部省合作方式,完成了關中盆地大型地熱田的地熱資源勘查評價試點,有效推動了地熱資源開發利用。依托項目,組織修訂了《地熱資源地質勘察規范》。
二、"十二五"工作部署
按照國家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節能減排的總體部署要求,"十二五"期間,國土資源部將大力加強地熱資源調查評價與開發利用工作。一是淺層地溫能。主要任務是查明我國主要城市淺層地溫能分布特點和賦存條件,評價資源量及開發利用潛力,編制開發利用規劃,建立監測網絡,推動淺層地溫開發利用示范城市建設。調查評價工作推進上,2012年前完成省會級城市,2015年前完成地級市和部分重點縣級城鎮。二是地熱資源。主要任務是摸清全國地熱資源家底,對開發前景好的重點地區作進一步調查,查明地熱資源分布和儲藏特征,評價開采潛力和可開采資源量,建立綜合開發和梯級開發示范工程。重點地區包括青藏、滇西等高溫地熱資源分布區,華北盆地、呼包平原、膠東半島、汾渭盆地、松遼盆地、四川盆地、江漢盆地等中低溫地熱資源分布區。三是干熱巖資源。主要任務是調查研究我國干熱巖資源的分布,評估資源潛力,圈定開發遠景區,選擇典型地段,實施干熱巖科學鉆探與開發利用試驗研究。
三、2011年工作安排
2011年,國土資源部在"地質礦產調查評價"中央財政專項中,安排的地熱資源調查評價項目包括:全國29個省會級城市(北京、天津已經完成)淺層地溫能查評價、青藏鐵路沿線高溫地熱資源調查評價和全國地熱資源調查評價與專題研究等31個項目,中央財政總經費1.64億元。其中,29個省會級城市淺層地溫能查評價工作經費1.54億元。
按照總體工作部署,29個省會級城市淺層地溫能查評價項目年內分兩批實施。第一批實施的城市包括石家莊、呼和浩特、沈陽、長春、杭州、合肥、濟南、鄭州、重慶、西安、蘭州、烏魯木齊等12個城市,經費6400萬元。第二批實施的城市包括太原、哈爾濱、上海、南京、福州、南昌、武漢、長沙、廣州、南寧、海口、成都、貴陽、昆明、拉薩、西寧、銀川等17個城市,經費9千萬元。省會級城市淺層地溫能查評價將充分借鑒北京和天津的試點經驗,采用"部。▍^、市)合作、調查先行、規劃跟進、工程示范、監測到位、政策保障"的工作模式加以推進,地方政府需要以1:1的比例配套項目資金。
中央財政資金主要用于基礎性調查評價和開發利用區劃與規劃的研究編制工作,地方配套資金主要用于監測網絡和示范工程建設。按照新的項目管理要求,省會級城市淺層地溫能查評價將按照《中國地質調查局競爭性選擇地質調查承擔單位管理辦法》優選產生項目承擔單位,該辦法已在中國地質調查局網站發布。
國土資源部將充分發揮國家基礎性、公益性地質工作的引導和推動作用,創新合作機制,調動多方面積極性,切實加強地熱資源調查評價,通過典型示范大力促進科學開發,為節能減排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做出重要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