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政策法規  節能產業網 >> 政策法規 >> 行業標準 >> 正文
生態環境部發布首個國家生態環境基準
來源:生態環境部 時間:2020/3/4 14:21:58 用手機瀏覽

日前, 生態環境部發布我國首個生態環境基準——《淡水水生生物水質基準—鎘》(2020年版)(公告2020年11號)及其技術報告。

生態環境基準是在特定條件和用途下,環境因子(污染物質或有害要素)對人群健康與生態系統不產生有害效應的最大劑量或水平。生態環境基準研究以環境暴露、毒性效應和風險評估為核心,揭示環境因子對人群健康和生態安全影響的客觀規律,研究結果是制修訂生態環境質量標準、評估生態環境風險以及進行生態環境管理的科學依據,也是構建國家生態環境風險防范體系的重要基石。從揭示客觀規律看,生態環境基準具有普適性,由于自然地理和生態系統構成等方面的差異,也會使這種客觀規律呈現一定的地域特殊性,需要各國乃至各地區根據實際情況開展針對性研究。

我國生態環境基準研究處于起步階段,科研積累有限。鑒于鎘的淡水水生生物毒性研究較多,基礎數據相對充足、能夠滿足基準制定數據要求,生態環境部決定從研制《淡水水生生物水質基準—鎘》入手,通過實踐了解影響生態環境基準制定的關鍵環節,逐步推動國家環境基準管理體系走向成熟。鎘具有高毒性、易解離、易殘留等特點,達到一定濃度后會對水生生物及生態系統產生有害影響。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國際標準化組織、歐洲標準化委員會、美國國家標準學會等)將其納入水體基本監測指標,也是我國《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24項基本項目之一。

淡水水生生物鎘水質基準推導過程中,共納入1137篇中英文文獻和7907條毒性數據庫數據,經質量評價后344條數據為可靠數據,涉及65種淡水水生生物,基本代表了我國淡水水生生物區系特征,涵蓋了草魚、鳙魚等我國淡水水生生物優勢種。根據我國地表水水體硬度分布情況,基準推導將水體硬度(以CaCO3計)分為50 mg/L、100 mg/L、150 mg/L、200mg/L、250 mg/L、300 mg/L、350 mg/L、450 mg/L八個等級。在對每個物種的急、慢性毒性值進行水體硬度校正后,基于物種敏感度分布法,推導出鎘的短期水質基準和長期水質基準,反映現階段地表水環境中鎘對95%的中國淡水水生生物及其生態功能不產生有害效應的最大濃度。

《淡水水生生物水質基準—鎘》(2020年版)及其技術報告由生態環境部法規與標準司組織制定,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依據《淡水水生生物水質基準制定技術指南》(HJ 831—2017)起草。隨著科學研究的不斷發展,基準將適時修訂和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沒有相關文章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20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